文章简介: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世界最好大学排名的前50中,美国就占据了70%以上,如人们所熟知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都在此排名中。
众所周知,美国是当今全球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教育水平自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美国的高等教育,更是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美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高等教育体制,世界最好大学排名的前50中,美国就占据了70%以上,如人们所熟知的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加州理工学院都在此排名中。
今年10月8日,《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根据3项国家权重,即:1、是否有发达的公共教育系统;2、人们是否会考虑上大学;3、这个国家是否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制定了评分方式。最终得出的排名结果是,美国连续第二年蝉联教育最佳国家第一名。排名第2到第10的国家依次为,英国、德国、加拿大、法国、瑞士、日本、澳大利亚、瑞典、荷兰。
由于教育水平全球领先,使得美国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留学目的国,超过150所国际顶尖大学每年吸引了全球超过100万优秀学生前来求学。美国高等教育的突出特点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和个性。
美国的先进教育体制培育出了大量优秀人才,使得美国的科技水平在多项科技领域中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并由此而产生了世界最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一直以来使国人感到困惑的一个问题就是,与中国教育相比,美国的中小学基础基础教育水平远不如中国,但其通过大学教育却能培育出众多的诺贝尔获奖者。原因何在?
下面我们就来具体分析一下,美国高等教育的优势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
一、大学教育的重点放在个人能力的培养上,善于调动个人学习研究的潜能
美国大学本科生的招收方式很独特,学生考取的往往是某大学而不是某大学的某专业。学生主修哪一专业,并非在入学前就已经确定下来,而是让你入学2年以后,再做出选择。
这种选择完全凭学生个人的专长、兴趣、爱好及未来择业的需要,自主决定,给予学生充分自主选择的权利,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未来负责。美国大学专业设置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其人性化和以人为本的思想。
这样做,可以达到到因材施教的目的,让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喜欢的,感兴趣的领域学习,这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最大潜能,为其即将开始的大学历程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此外,美国大学生入学后是没有固定班级的,由学生自选专业,同时按规定的学科门类和学分要求自选课程、自选授课老师。在此情况下,班级是流动式的,班级学生的组合因课程的不同而变化, 往往一个班级里既有大一的,也有大四的。班级的构成特点是学生常换,而老师不换。
这一方式符合美国社会注重人性化的要求,完全由学生自己来主宰其学习行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和能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促使有上进心的学生能够有机会接受最好的教育,这对于人才的选拔、发展和脱颖而出,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二、通识教育阶段包罗万象的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大学4年的本科学业分为两个阶段,即前两年的通识教育和后两年的专业课学习。在通识教育阶段,学生便开始博览群书,因为他们需要从上百门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中选修一些相应的基础知识。
通过大量的阅读任务可以使学生专心遨游于知识的海洋,从而为下一阶段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美国一流大学都尊崇这样一个理念,即大学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具备独立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并且能够灵活应对新事物,从而改变对世界的固有看法。
三、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发散性、多角度的思维方式
美国大学教育采取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式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参与讨论中各抒己见,从而创造一种相互激发智慧和创造力的环境。
美国大学是面向全球的开放型大学,无论教师、教授、学生均来自世界各地,集中了世界各国优秀的人才。在学习过程中,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种种多元化思想火花的交流、碰撞,将会促使学生产生创作灵感,同时也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养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从中美两国不同教育方式上的对比,就可以看出存在的差距:美国采用的是启发诱导式的开放型教育方式,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因材施教;而中国采取的是填鸭式的被动教育方式。以课程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考试为目的的封闭型教育方式。
美国大学课堂就像一个讨论会场,教师巧妙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热烈讨论,这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培养和开发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
四、丰富多彩的辅助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获益匪浅
美国大学的辅助教学活动丰富多彩、成龙配套。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深入钻研,又可以促使相互之间学习交流。各种学生俱乐部活动内容生动活泼,激发了个人兴趣和爱好的发展。
美国大学的资深教授们把自己的高端研究融入本科教学,美国常青藤盟校和其他名校有一个优良传统,总是有大名鼎鼎的教授为本科生授课。同时各种讲座繁多,大多是美国学术界知名人士的报告,这些讲座和报告活动,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五、严格精细的教学管理体系,对学生形成了有效的压力机制
美国大学采取学分制,达不到学分是不能毕业的。因此,美国大学比起中国大学压力大得多。一是课外作业特别多,老师讲课很精简,大量的是让学生课外去自己阅读、思考、写文章,完成各类作业。而学生要想完成这些作业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图书馆查阅资料。
曾有位网友发出一份流传甚广的博文《到了哈佛,你就会知道中国高校的差距在哪里》,博文中的照片显示了哈佛大学图书馆凌晨4点座无虚席的场景。
结语
美国教育的成功之处,在于其先进的教育体制。而由于这一体制的成功运行,促使美国教育事业形成了发展上良性循环。高等教育依赖于全球人才的自由流动,而美国则已成为这个系统的中心环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与美国相比,中国教育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给研究生导师的建议》一书作者为英国卡迪夫大学社会学教授萨拉·德拉。此书在英语世界多次重印,不但深受研究生导师的喜爱,而且也深受广大研究生的欢迎,值得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一读。
(责任编辑:编辑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