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德国人拿走了这么多诺贝尔奖,我原来以为他们的大学教育厉害,教出的学生应该都很牛,没想到事实跟想像的还真不太一样。
德国人拿走了这么多诺贝尔奖,我原来以为他们的大学教育厉害,教出的学生应该都很牛,没想到事实跟想像的还真不太一样。
德国的大学很多都是免费的,即便你是外国来的留学生,也可以享受这个福利。但是,别以为这样读大学就会很简单,其实他们的大学讲究的是“宽进严出”。
大学第一年你可能会发现,有的德国同学连“勾股定理”都搞不清楚,基本的计算能力也是让人汗颜,真不知道他们那么多数学家是怎么来的。
到了大学二年级,你会发现班上很多人你都不认识了,原来,有的辍学了,有的留级了,还有些“钉子户”,读了七八年还没有毕业。
德国大学的考试,不是你临时抱佛脚就可以搞定的,常规来说,如果有3次没考过,对不起,这个专业你就没资格再学了,想继续学的话,就得另外换个专业。
好不容易把每个学期都熬过了,最后的“论文”来了,这个你必须得弄出点真东西来,千万不能抄袭,一旦“东窗事发”,不仅不能毕业,甚至以后的求学之路都可能会被封死。
正因为这些,德国大学的毕业率很低,所以他们的学位证书含金量比较高。
那么扪心自问,中国为何在物理化学,生物医药获得的诺奖这么少呢?
我国诺贝尔奖得主杨振宁曾经这样说过:“知识要储备,尖端人才更要早些培养!”我们心里最清楚,在物理学这个领域,中国与世界大国还有差距。
是中国孩子太笨吗?当然不是,唯一的原因就是中国孩子的物理启蒙太晚,先天落后于别国。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熏陶下,我们学习“数理化”的时候,“背公式,背定律、方程式!”成了家常便饭,孩子们不理解其原理,这样的学习反而加重了孩子们的负担。这种“填鸭式”的教育会让原本有趣的“数理化”变得枯燥,孩子们的成绩自然也无法提高。
教育部发声,加强物理化和历史爱国主义考试占比
从小到大我们听到最多的就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要想增强科技,数理化才是重中之重,抓好根本的教育教学,才能培养出科技人才。
越来越多的地方高考开始推行“3+1+2模式”,物理和历史学科将会越来越重要。如现在很多比较好的大学专业,大多数需要数理化的知识。而且从小培养孩子的理科思维,可以拉开和同龄人的差距。
(责任编辑:编辑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