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收藏|直接咨询

您现在的位置: 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冀联校区>> 动态 >> 正文内容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年会召开,专家为双碳新形势下如何做好生态文明教育出实招

文章来源:www.dzzll.com 更新时间:2022年08月06日

文章简介:全国各生态文明研究院负责人探讨了在双碳新形势下生态文明教育与研究的使命与任务,并就新时代如何建设多学科交叉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开展了交流。

8月5日,“碳达峰 碳中和”与生态文明建设论坛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分会年会在西安召开。全国各生态文明研究院负责人探讨了在双碳新形势下生态文明教育与研究的使命与任务,并就新时代如何建设多学科交叉的生态文明教育研究开展了交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说,全球已有多所顶尖高校依托自身学科优势,针对全球碳中和愿景,培养高素质、跨学科的人才队伍,为全球减排提供科学与技术支持。中国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明确指出:“建设碳达峰、碳中和人才体系,鼓励高等学校增设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学科专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和人才培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等学校加快能源、储能、氢能、碳减排、碳汇、碳排放权交易等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4月24日,教育部印发《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把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穿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全过程和各方面,加强绿色低碳教育,推动专业转型升级,加快急需紧缺人才培养,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升人才培养和科技攻关能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据统计,从2020年12月11日东南大学成立长三角碳中和战略发展研究院开始,截至2022年3月18日四川大学成立碳中和未来技术学院,共有23个国内高校成立碳中和研究院(中心)或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院长庞军表示,为了增强生态文明教育教学效果,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开展了系列措施。具体包括:提升生态文明教育课程大纲、教案及课件质量;加强案例库建设,形成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丰富案例素材;推动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建设多层次多领域生态文明实践教学基地等。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副徐琳瑜认为,由于环境类专业人才担负着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任,对环境类专业人才不仅要求其有过硬的专业素质,同时也要求其有很强的德育素质。因此,在培养环境类专业人才的过程中,思政教育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环境类专业人才培养中,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思政教育具有先天优势。要结合实际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培养内容;丰富国家环境领域人才资源。要加强基础课程与实践的联系,重视现有技术的运用和发展。要鼓励环境类专业学生创新、创业,不断提高专业人才的创新能力。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副院长张海涵提出,双碳战略背景下,环境类人才培养需开展课程革命。当前课程教学痛点难题包括:教材更新较慢,难以满足新型环保产业新需求;教学模式单调,难以实现卓越工程师培养需求;教学评价单一,难以培养复合型环境保护人才等。因此,课程创新,需强化立德树人与铸魂育人功能。

来自“双碳”领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领域专家学者,高等教育机构师生,企事业单位代表100余人参加了会议。

(责任编辑:编辑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