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简介: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转变,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以及第四次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已不能满足需要,这是地方高校转型的动因之一。
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的拉动
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原来的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转变,由外延式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以及第四次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升级,现有的高等教育结构已不能满足需要,这是地方高校转型的动因之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迫在眉睫,现阶段不仅需要大批创新型人才,更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人才质量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河北省的地方经济发展呈现出第二产业占据半壁江山的现象,多年以钢铁、煤炭、水泥等传统工业为主,重轻工业比例高达 8:2,重工业大而不强,技术和工艺水平不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体还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水平,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要加快产业结构化升级,打造河北经济的升级版。
河北省高等教育结构优化的需要
现阶段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体系已初步完善,从本科、硕士到博士的学历体系,从学士到博士研究生的完整普通高等教育培训体系,以理论教育与学术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和研究型大学构成了我国现有普通高等教育体系;而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还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体系,高职院校多是以专科院校为主,不授予学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没有上升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致使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后劲不足,长此以往就形成了普通高等教育一支独大的局面。要对高等教育进行层次划分,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加强应用型本科和高等职业职业院校的建设。
河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驱动
经济转型升级后社会急需应用型人才,在人才培养方面,河北省地方本科高校出现两大问题:一是结构性失业问题突出。由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目前社会上急需大批高学历、懂技术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但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才结构与地方产业结构匹配度低,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高级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一方面企业招聘不到合适的人,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二是人才培养质量不高。
地方本科高校由于其办学时间不长,特色专业发展不够突出,特色专业与最初定位的应用型目标存在一定差距,一定程度上更倾向于学术性。同时专业设置趋同化现象严重,出现人才培养质量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最突出的表现为地方本科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难”现象,而企业则面临着“用工荒”的局面,追根溯源还是由于高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产业结构不吻合,高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所必需人才需求不匹配。
河北省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选择
相较于研究型大学存在缺少文化底蕴积累、学科背景薄弱、师资水平不雄厚和教学能力不足等情况,走传统应用型或综合型大学发展之路困难重重,河北省地方本科高校同样存在这些问题。与职业技术型院校相比技术型院校属于专科层次的院校,职业技术型院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比较清晰,但是其学历层次决定了地方本科高校不能向技术型院校发展。因此,河北省地方高校只有主动改变,与现阶段的市场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改革趋势相契合,合理定位,以服务社会区域经济发展为己任,及时做出向应用技术类型高校转型决策,选择与研究型大学及老牌本科院校不同的发展方法和不同类型的教育服务及教育“产出”,才能赢得并拓展高校发展空间,以此来保证高校自身的存在价值及可持续发展。
国家地方相关政策出台的推动
地方本科高校应用转型离不开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对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的研究必须要建立在对已有政策基础之上,必须要做到密切把握运行的状况,了解它对转型的影响。总体来看,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历经了一个自上而下的发展过程,首先是国家关注问题到出台专门的政策文件解决问题,随后地方政府积极响应号召,配套出台相关意见执行的过程,河北省地方本科高校的转型也是遵循这一发展规律的。
(责任编辑:编辑102)